密室之中,王宗超默默盤坐,調(diào)勻著體內(nèi)真氣。
剛剛飲下圣水,就感覺腹內(nèi)一股溫暖的生命力氣息擴散開來,洗滌全身,令自己的疲勞盡復(fù),傷勢似乎也減輕許多。
然而當(dāng)暖流擴散到丹田時,卻與丹田中的烈火真氣起了輕微的沖突。王宗超覺察了這點,立即以寒冰內(nèi)力將這股暖流暫時包裹起來,表面上卻不動聲色,待到此時才運功解決問題。
他隱隱感到,之所以烈火真氣與這股來自圣水的圣力會起沖突,與其中融入了來自鄭吒的一絲血能有關(guān)。所以他用上解決血能入侵時相同的思路:將圣力以寒冰真氣煉化。
烈火真氣與寒冰真氣原本就是對立互克的,但冰火七重天內(nèi)功自有一套讓它們共存的方法:
冰火七重天內(nèi)功心法結(jié)合了瑜伽三脈七輪的理論,加上中華筋脈學(xué)說、陰陽理論而成。
火氣、冰氣雖然同樣存儲于丹田,但火氣卻納于丹田前部的氣海穴之內(nèi),行走于身前任脈之內(nèi),串聯(lián)于曲骨、關(guān)元、氣海、神闕、中脘、巨闕、膻中、璇璣、天突九大要穴。
冰氣則由丹田后方,脊柱底端的海底輪(會陰穴)歸納,運行于背后督脈,使之沿脊柱上升,經(jīng)過長強、命門、懸樞、中樞、神道、大椎、百會七大要穴。
真氣自丹田升起,冰火二氣則分任督二脈行走,并行不悖,只要不至于走火入魔,冰火二勁絕不會起任何沖突,所以眼下雖然各自融入一絲血能圣力這一新的對立元素,也不至于產(chǎn)生問題。
但冰火四重天的缺點是火冰二勁各自分明,自運行于任督二脈,只有進一步練成冰火五重天,貫通任督二脈,冰火二勁交融共濟,才能夠達到冰火合一,冰中有火,火中有冰的更高境界。
不過融入圣力后,王宗超感覺到寒冰真氣稍有提升,多了一分令人感到舒服的生命氣息,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收獲。
解決體內(nèi)的小問題后,他開始“干活”了。
只見他左手向外透著暗紅色的火光,雖然沒有什么驚人氣勢,卻如鋼爐中的熾熱鋼水一般,蘊含著極強的熱力。
這股熱力將他左手握住的一個銀制器皿慢慢融化成液體狀,卻又被他的功力吸聚在左手皮膚之上,形成一只銀光閃爍的左手。
而他拿著一桿標槍的右手卻寒氣凜然,令標槍覆蓋上一層薄霜。
然后他用覆滿滾燙銀液的左手抹過這把剛剛被急凍過的標槍,隨著他這下抹過,液態(tài)銀遇冷凝固,令整把標槍均勻地鍍上